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Concentrated plasticity (CP) models are frequently used in static and dynamic building analysis and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available commercial software. This investigation deals with three different CP‐models, a simplified macroelement model (SEM) for a complete building story, a frame element with elasto‐plastic interaction hinges (PH), and a frame element with fiber hinges (FB). The objectives of this work are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earthquake responses predicted by these models and to identify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ir implementation and limitations for their use in dynamic analysis. The three elements are tested in a single‐story asymmetric plan building and in a three‐story steel building. Results show that base shear and global response values are usually computed with better accuracy than interstory deformations and local responses. Besides, the main limitation of elasto‐plastic CP models is to control the displacement offsets that result from perfect elasto‐plastic behavior. On the other hand, calibration of the SEM‐model shows that global responses in steel structures may be computed within 20% error in the mean at a computational cost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CP elements considered. However, the three element models considered lead to increasing levels of accuracy in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their use depends on the refinement of the analysis performed.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电力隧道结构、走向多变、电缆设施多、电磁干扰大等因素,常规的监测方法难以顺利完成的现状,对目前先进的3种隧道结构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光纤传感自动技术解决了电力隧道结构监测点布设困难,数据受电磁干扰大的问题,能实时有效、可靠、高精度地监控电力隧道,及时掌握隧道的应力、应变及振动等主要结构参数,确保隧道结构安全。研究对类似的城市电力隧道自动化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邹道全 《探矿工程》2016,43(1):70-74,80
重点介绍了福建马坑矿区ZK8321分支孔受控定向钻进技术。施工中运用了国内先进的螺杆钻造斜技术及光纤陀螺测量定向技术,避开上部复杂孔段(松散破碎层、溶洞地层、采空区等)及对勘探工作的影响,达到了施工目的;总结了施工技术难点与措施,分析了施工技术效果,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光纤监测技术具有分布式、精度高等特点,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受限于监测成本较高与监测环境复杂,目前地面沉降光纤监测多通过人工采集数据,限制了在特殊环境变化情况下地面沉降的实时信息获取。文章在地面沉降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建立了基于弱光栅技术的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利用弱反射光栅、时分复用、物联网和数据库等技术,通过4G无线通信手段实现了地面沉降在线自动化监测和远程数据实时采集,并通过客户端系统软件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将其应用到衡水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结果表明:钻孔内土层压缩变形主要发生在以黏性土为主的隔水层(Ad2、Ad3、Ad4);受季节性地下水开采的影响,钻孔100~400 m深度范围内砂土含水层存在波动变化,在监测期内,冬季略回弹,随后春季地下水开采量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土层呈现压缩趋势。监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使得整个地面沉降监测流程趋于自动化、规范化和低成本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高康  徐燕  胡天明  韩伶敏 《探矿工程》2021,48(1):112-119
季冻区草炭土是沼泽环境中植物残体在氧化分解作用下,堆积形成的含有大量未分解纤维残体的特殊土。草炭土纤维及其含量对其强度和变形特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考虑纤维含量对草炭土强度和变形特性影响的本构关系研究还相对匮乏。K-G本构模型因其模型参数与土的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能建立直接联系,因此在岩土工程非线性理论和数值计算分析方面广泛应用。以不同纤维含量的草炭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草炭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草炭土非线性K-G模型参数,分析了各模型参数随纤维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模型参数与纤维含量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ICP—AES法分析辉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惠芳 《岩矿测试》1990,9(2):93-99
本文针对辉锑矿成分复杂、主元素Sb易水解、部分元素易挥发,酸不溶元素的存在以及元素之间的干扰等问题,拟定了酸溶和碱熔分解试样的分析流程。在酸溶系统中结合TBP萃淋树脂和巯基棉分离富集分组,ICP-AES法测定Fe、Ca、Mg、Cu、Mn、Pb、Zn、Co、Ni、Au、Ag、In、Tl、Cd、Bi、Ga、Mo、Se、Te、As等20个元素。碱熔系统不分离主元素,用校正因素校正元素间光谱干扰并采用内标法ICP-AES测定Al、Ti、V、Ba、Sr、Sn、Sc、Cr、Be、Si和Sb等11个元素。试样验证表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黄原酯棉富集分离—全差示光度法测定痕量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光 《岩矿测试》1991,10(4):310-312
在5—35%HClO_4介质中,0.1g黄原酯棉可定量吸附500μg Ag,灰化解脱后Ag回收率在99%以上。Ag-金试剂-OP络合物的显色条件是:pH为4.5—6.5,最大吸收波长505nm,摩尔吸光系数1.0×10~5,络合物组成是Ag:金试剂=1:4,Ag量在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Ag,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测定范围宽.  相似文献   
18.
在已完成的包括16个构件的等位移循环加载钢筋混凝土柱的系列试验中,通过在其中3根柱的塑性铰区沿混凝土受力方向安设位移计,较准确测定了混凝土测试标距内的平均应变在一个加载循环内的变化规律及其随周数增长的变化规律;发现了单周最大压应变随周数的增长而持续增大,单周最大名义拉应变随周数增长而持续减小的重要现象;并与柱顶水平力-水平位移滞回规律实测结果相对应,结合截面受力特征对所得单周和多周应变变化规律的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光电式互感器的研究和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电力系统中,光学传感器较之传统的电气传感器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叙述了近年来电流互感器(OCT)、光学电压互感器(OVT)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及发展,详细总结了从110kV三相OCT到500k V组合式光学电流电压测量系统(OMU)等实际项目的研究工作。对光学电流互感器的一些新型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应用于电站的基于光纤传感、光纤监控、光纤通信及光纤继电保护的光纤局域网。  相似文献   
20.
对山西应县木塔采用纳米复合纤维加固的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山西应县木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稀世珍宝,如何妥善地保护好这一珍贵的遗产,使之在加固时尽量保持原有的风貌,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根据长期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工作的经验,提出了用纳米复合纤维加固应县木塔的建议,介绍了纳米复合纤维材料的特点,分析讨论了加固时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